撑起“维权之翼”多措并举推进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时间:2020-02-04 13:30: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显示:

撑起“维权之翼”多措并举推进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四平市妇联申报省妇联优胜奖材料

 

    近年来,四平市妇联认真落实省妇联部署要求,按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两快、两全”战略目标和“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字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多措并举,与司法行政机关协同配合、部门联动,全力推进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全方位、多元化的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得到了广大妇女群众的一致认可。

    一、以平台建设为主线,纵深推进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密切配合,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为工作落实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深化平台功能建设,逐层规范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等,保证体系建设上下贯通、一体推进,基本实现场所设置、服务供给、外观标识、服务流程“四统一”,构建起以“妇女儿童法律服务窗口”为核心,乡镇(街道)“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辐射,社区、村(居)“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触角的网格化服务平台,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打通服务妇女儿童“最后一公里”。目前,四平市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城乡范围内已经实现全覆盖,“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窗口”5个,配备25名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77个,配备94工作人员;社区、村(居)“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838个,配备972名工作人员,2019年,共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1879次。

二、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有效提高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首选率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妇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在服务内容上,市、县、乡三级平台均能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弱势群体关爱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让妇女儿童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高效、优质法律服务。在人员配置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促使社会法律服务资源如活水般涌向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有效避免空心化、僵尸化问题。目前业务量较大的窗口,每个窗口平均配备5名工作人员,站、室平均配备1-2名工作人员,主要为司法工作人员、专业律师、人民调解员、妇联干部等。为了确保工作人员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服好务,分别在接待场所悬挂公示图板,列明法律顾问和工作人员的照片、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及法律服务所的热线电话、监督电话,实现了法律服务与需求人无缝对接及有效监督;来访群众既可以通过公示板自行选择法律顾问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热线平台转接服务实现“足不出户享服务,立在家门解忧愁”的“零干预”“零距离”贴心服务。此外,通过设置远程视频会见室、设立妇女儿童法律维权咨询绿色通道、建立家事纠纷心理疏导介入机制、融合人民调解等等,全面提升了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的首选率。

    三、以强化培训为抓手,不断注入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生命力

    为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2019年2月至9月。各级妇联组织与司法部门资源共享,举办各类专业培训5场次。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在铁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针对辖区内38个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举办首场专业法律知识培训会,邀请专业律师通过法律知识讲解,结合以案说法的形式,详细解读《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知识。针对基层服务人员中的妇联干部,四平市妇联在市委党校全市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上开设专业法律讲堂,共培训妇女干部200余人。通过专业的法律培训,促使法律服务工作人员更好的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和帮助。

四、以志愿服务为助力,基本确保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无盲区

妇女公共法律服务在城乡间、地域间、群体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并且越是在基层一线,法律服务资源越是相对匮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成立了“巾帼公共法律服务团”,促进资源共建共享,辅助各级服务平台开展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团主要由热心社会公益、热爱妇女儿童事业、综合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妇联工作人员等组成,深入社区、村屯、企业、学校、田间地头为需要的群众提供“两式、两性、两化”的法律服务,即上门式、订单式、公益性、规范性、便捷化、全程化,不断打造法律服务助企、法治宣传惠企、预防调解纠纷稳企的大服务平台。目前建立妇女儿童公共法律志愿服务组织6个,志愿者194人,开展各类法制宣传300余场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随着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不断深入,今后,我们将围绕更好地满足妇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进一步健全妇女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完善服务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广大妇女儿童获得优质、精准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